跌了三年了 现在还能买基金吗?
“持有三年的基金還虧XX%,怎麼辦?”
“三年前買的基金虧了XX%,要不要割肉?”
…
打開理財社區,彷彿進入了比慘大賽。
自2021年2月10日見頂後,有“權益基金風向標”之稱的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就進入了漫漫熊途。
每次覺得見底了,但短暫的反彈之後又是新一輪下跌。
2023年10月16日,上證指數6124點十六週年,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卻創下了這輪下跌的新低(8910.58點)。
指數點位已經回到了2020年6月的水平——持有三年還虧錢,真的不誇張。
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走勢(20200619-20231016)
數據來源:Wind
想當年,“炒股不如買基金”的口號多麼響亮;
而現在,買了基金和想買基金的,都沉默了。
據數據統計,2023年9月主動權益基金平均募集規模僅爲2.14億元,創下了2005年以來的歷史。
而2023年8月、2023年7月也能主動權益基金募集最差的10個月份。
2005年以來主動權益基金平均募集規模top10月份
數據來源:iFind
知道基金髮行艱難,但沒想到竟遭遇如此冰點。
平復一下心情,還有兩組數據想分享給大家。
組數據可能比較常見——權益基金的發行和行情密切相關:
市場上漲處於高位時,基金髮行火爆;
市場低迷處於底部時,基金髮行慘淡。
數據來源:Wind
換言之,如果在基金髮行慘淡之時敢於逆市買入,或許能有一箇不錯的結果。
第二組數據可能不太常見。
我們統計了前面提到的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持有3年的年化收益率,這個數據可以反映出當前權益基金投資者的整體收益水平。
Wind數據顯示,截止2023年10月16日,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3年年化收益率爲-5.63%。(即如果將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看作一隻基金,從三年前買入拿到現在,年化收益率爲-5.63%)
而歷史上,每當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3年年化收益率到-10%左右的時候,會開啓反彈。
假設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保持當前點位不漲不跌(8910.58點),到今年年末,3年年化收益率就將接近-10%(2021年1月4日爲12137.4點)。
如果進一步下跌,這個時間可能還會提前。(雖然但是,還是別跌了吧……)
數據來源:Wind,統計時間20061229-20231016
其實投資,最難的還是戰勝貪與怕。
即使大家現在被市場磨得沒有脾氣、沒有心情,但我們說前者可能性更大些,應該還是比較能認同的吧。
就算長期來看現在是在市場底部區域,但恢復的過程同樣也是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。
但我們還是希望盡己所能,給大家持續傳遞一些積極的情緒和信心。希望這些加油打氣,能夠給到大家一些心理慰籍,咬咬牙繼續堅持下去,等到有一天回頭看時,會感謝現在仍然堅持的自己。
相信政策的決心
8月以來,關於資本市場的政策利好層出不窮——
從印花稅下調到融資保證金比例;從減緩IPO、再融資到規範量化交易;從規範大股東減持到加強融券業務逆週期調節;從金融穩定法列入立法規劃到匯金出手增持。
政策利好的頻頻出臺,力度的確是史上少有的,這些都表達了當局穩定資本市場的決心。
從政策落地到市場給出回應,這中間肯定會存在一些滯後性。先不管何時出現實際的傳導,我們都應當對政策的決心有信心纔是。
相信經濟的邊際向好
2024-09-06公佈的經濟數據其實是不錯的。
根據的初步覈算,前三季度生產總值(GDP)913027億元,按不變價格計算,同比增長5.2%。分季度看,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.5%,二季度增長6.3%,三季度增長4.9%。
與此同時,製造業投資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、城鎮調查失業率等多項指標表現好於市場預期。
當然,客觀來看,數據的向好有一些原因是來自季節性波動,但這也說明後續經濟恢復仍然有較大的潛在空間,這同時也需要更進一步的穩增長政策以及政策效果的積極體現,值得我們對此保持期待。
有人說,2024-09-06市場的下跌,有點像是悲觀情緒拉滿後的加速出清,爲後面的止跌進行鋪墊。但用數據說話,對經濟數據的邊際向好我們也應當有信心。
相信歷史底部的經驗
雖然過去不預示未來,但通過盤點歷史,我們也能從中找到一些規律。
海通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A股年度振幅已創歷史新低,以3個月振幅衡量的波動率同樣處歷史低位。歷史上即便熊市或震盪市年內也有兩波機會,政策及基本面積極變化望放大A股年內波動,四季度市場有望迎來轉機。
熊市和震盪市環境中A股歷年年內均有兩波行情
資料來源:Wind,海通證券研究所
在我們還來不及感知,市場的變化可能已經在悄然中發生了。在外宏觀基本面改善、活躍資本市場政策發力以及中美關係緩和的大背景下,變盤時點隨時都有可能發生。
相信週期的力量
週期,也是老話常談的一箇主題。週期不會簡單重演過去的細節,只會重複相似的過程。
我們經常會在市場過熱的時候過於樂觀,覺得上升的趨勢會持續,不惜高位重倉買進;又在市場冰點的時候極度悲觀,認爲接下來深不見底,不惜在黎明前割肉。
因此也不難理解,市場總是在高位巨量滯漲後見頂,又在磨底期冷清縮量後反彈。投資者的“慣性思維”的確需要市場真正走出趨勢後才能被打破,所以成功的投資總是反人性的。
市場在反覆橫盤震盪的過程中,可能也是在爲上漲積蓄着能量。從一箇極端到另一箇極端的擺動,纔是投資世界最明顯的特徵。
“走马消息,分享精选全球有价值的财经新闻”的新闻页面文章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、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。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与
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,客服邮箱,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
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